亚美体育平台-匈牙利篮球选手引退感言感人
朱德(1886.12.01—1976.07.06)
朱德同志曾经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全军总司令,十大元帅之首,但他给人的印象却更像一位忠厚的长者,既不像彭德怀那样威风凛凛,也没有林彪一样的深沉谲然。
我们所熟知的朱德同志的故事,也总是一些“红军的扁担”“一块银元”这样平凡又朴实的小片段,人们崇敬他的高风亮节、淳厚谦逊,却也往往因此而忽略了朱德同志的另一面——坚忍不拔、大智大勇的革命者和念旧长情,童心未泯的性情中人。
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
朱德生于1886年12月1日,23岁考进云南讲武堂,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。在辛亥革命中,他是攻打总督衙门的前驱队长;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中,他是蔡锷将军亲手提拔的得力干将。
青年时期的朱德
刚过而立之年,他就做到了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,却在前途繁花似锦的时候,放弃高官厚禄,远赴欧洲寻找马克思主义,在德国柏林遇见了他一生的挚友和同志周恩来,成为了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回到国内,他参加了北伐革命。南昌起义,他又屡立奇功。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,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,他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队伍的最前沿,从未缺席。
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,“你的革命历史,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”。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,对朱老总而言,却是恰如其分,绝无虚词。
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“红军之父”
南昌起义,将星云集,朱德并不是最耀眼的一颗,但他却在南昌起义的失败低谷中,牢牢地守住了革命火种。
南昌起义后,革命军队南下广东,在广东梅县三河坝分兵,朱德率领一支3000人的队伍,领命扼守三河坝三天三夜,掩护主力部队撤退。
电影《建军大业》中的三河坝战役场景
面对国民党两万大军压境,朱德硬是死死守住了三河坝整整三个日夜,付出了800多人的伤亡,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,然后率部撤退。
然而,准备追赶主力部队的朱德却得到了一个噩耗,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,伤亡惨重,已分头突围,失去了联系。
危急之下,朱德率领这一支残破的孤军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绕道福建,转向湖南。在恶劣的环境下,部队不断减员, 在到达江西安远天心圩时,只剩下不到800人。
在士气低迷的时候,朱德对战士们说,“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,1907他们成功了,我们今天就是俄国人的1905,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属于我们的1907。” 他用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了每一个留下来的人。
这支800人的队伍里,走出了共和国无数的将帅,林彪、陈毅、粟裕、黄克诚、萧克、杨得志……他就带着这经受了重重考验的800精兵,走上井冈山,与秋收起义的部队胜利会师,成为了中国革命复兴的火种。
陈毅后来回忆道:“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在群众情绪降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,指出光明前途。这是总司令伟大的地方。”
千杯不醉与“三不一有”
我党的著名将领中,酒量最好的首推许世友,但在十大元帅中,酒量最好的当数朱德。
电影《建军大业》中南昌起义当晚的朱德
在南昌起义当晚,朱德曾经宴请南昌城内团以上的国军将领,跟他们推杯换盏,一边拖延时间,一边调虎离山。这一晚上喝下来,几位团长都喝的不省人事,但朱德还清醒依旧。从此,就有了朱老总“千杯不醉”的名声。
如果说这段故事已经迹近于传说,那么朱德对茅台的深厚感情,却是有据可查的事实。
红军长征的时候,几次路过茅台镇,战士们用茅台酒洗伤口、治疗疾病,茅台酒成了很多人的救命酒。朱德同志在解放后,还对此念念不忘,“长征过茅台镇时,当地群众捧出酒来欢迎我们。战士们用它擦脚和伤口,止痛消炎,喝了可治疗泻肚子,解决了我们缺医少药的困难。所以,红军长征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。”
上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大炼钢铁的时候,茅台酒厂也受到影响,开始减缓酒的生产,转而去炼造钢铁。朱德听说了这一情况后,征得毛泽东同意,特意向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省长周林打招呼,要求他“不要因为钢铁元帅升帐,忘了茅台酒生产,贵州要一手抓钢铁,一手抓茅台酒生产”。
可以说,朱德同志念旧重情的仁者秉性,在关键时刻救了茅台一次。
朱德宴请外国友人
朱德对茅台的钟爱,远近闻名。1959年他出访匈牙利,我国驻匈牙利大使曾经开玩笑地问起,是匈牙利的国酒好喝还是茅台酒好喝。朱德笑着回答道,“这就好比一支管弦乐队,我只能说这把大提琴音域宽广,那支双簧管音色悦耳,各有各的长处。”
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,即使格于情势,朱德也不舍得委屈了茅台酒。这足以说明他对茅台酒的确是一往情深。
朱德虽然爱茅台,却从未喝醉过。这不是因为他的酒量如海,而是因为他恪守着“三不一有”的信条:“不酗酒,不好色,不贪财,有志气”。他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这一信条,也用这一信条告诉了世人,即使他恂恂如温厚长者,骨子里却依然是一名军人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